劳动仲裁时,工资怎么计算?劳动合同里,只写了基本工资,发生劳动争议仲裁的时候,是按照基本工资,还是按照实际的收入来计算。根据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工资的规定,计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都属于工资的组成,不管企业在劳动合同上是怎么操作的,对于工资收入那么都是有明文规定的,并非企业一手遮天的工资单,你要让仲裁委去支持你的实际工资。
1、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时间怎么计算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时间的计算是自收到之日起第十六日,如果双方都没有起诉到法院。生效时间为自收到之日起第十六日,收件那天算第一天。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应当先行调解。如果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仲裁的工资是怎么计算的法律分析:劳动仲裁时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这里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
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些特征,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