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中止情形,中止情形有哪些

员工申请劳动仲裁,需要注意什么?一、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注意的事项:1.诉讼时效:一定不要超过诉讼时效,否则会败诉,诉讼时效一般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1、撤销劳动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

法律主观:劳动争议通常向当地劳动部门进行申诉,劳动部门或者法院会支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调解,若是调解不成或者出现需要仲裁的情形,则需要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法律效力不亚于诉讼。一、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法定情形劳动仲裁裁决可以撤销,但是要满足法定条件:1、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等其他情形。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劳动监察中止情形

法律主观:劳动保障监察能够检查各个企业,单位,用工,安全,不合理分配,不合理用人,分工不均,违反劳动法的一切问题。一、劳动保障监察中止的情形有哪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计算监察办案时限:1、依法必须以司法机关、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有关行政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2、投诉人无法联系或者存在其他不可抗拒的事由,致使调查取证无法进行的。

中止原因消除后,恢复案件办理。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的处罚;对触犯其他行政法规的,建议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对触犯刑律的,建议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保存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