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程序要一年,工伤走劳动仲裁的程序

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纠纷的必经程序,解决不了就走诉讼程序,诉讼有一审、二审,整个程序走完约需二年时间,有的企业就故意不提供劳动关系证据,全盘否定劳动事实而乐于走完全程。对此,劳动者肯定耗不起,仲裁委或法院对劳动者无证据的申请或诉讼案,要么不受理,要么等着败诉,因为仲裁委和法院都是坐堂办案,不会去调查,由此可见,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设计用时太长,不符合国情民情,应该大力缩减处理时间。

1、劳动仲裁有效期一年是什么意思

仲裁一般是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由非司法机构的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庭进行裁判,并受该裁判约束的一种制度。仲裁活动和法院的审判活动一样,关乎当事人的实体权益,是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之一。仲裁机构通常是民间团体的性质,其受理案件的管辖权来自双方协议,没有协议就无权受理。1、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当事人因劳动争议纠纷要求保护其合法权利,必须在法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否则,法律规定消灭其申请仲裁权利的一种时效制度。

也就是说,在法律规定的仲裁申请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会对权利人的实体权利进行保护,但在法定的仲裁申请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再行使请求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便不再进行保护,权利人就此丧失了胜诉权。拓展资料: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仲裁超过一年时效怎么办

劳动仲裁的时间为一年期,过了仲裁时效会给对方形成抗辩权,即失去了“胜裁权”。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通过诉讼程序,一般劳动权利的诉讼时效就延长至两年。劳动仲裁超过一年时效,不得申请仲裁,但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的,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劳动仲裁超过一年时效法院会受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需要一定的时效,通常是一年。

保存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