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动仲裁

不能提起劳动仲裁,不能伸请劳动仲裁

发生劳动争议后怎么办?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或者是达成和解协议之后不履行,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生肖的裁决书可以作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对仲裁裁决不符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

1、超过多长时间不能进行劳动仲裁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2、没签劳动合同,就不能申请劳动仲裁吗?

不一定。从理论上说,只要你作为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那么你就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维护自身的权益。但是劳动者在起诉单位时,因为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所以无法明确劳动关系。劳动者需要主动去收集证据材料,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派工单、同事证言(离职在职的都可以)、录音录像或者其它有劳动者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签字的的书面材料等。

所以劳动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收集证据,保护自身权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保存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