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案子诉讼时效,不服劳动仲裁结果的诉讼时效

劳动者主张劳动报酬适用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对于拖欠劳动报酬的情况需要适用特殊时效,即一年时效起算点是自劳动者离职之日起开始计算,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差额时会遇到诉讼时效问题:是从劳动者入职的第二个月开始算,还是从劳动者离职之日起算,实践中把双倍工资理解成赔偿金性质的情况下,应当从劳动者入职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

1、劳动仲裁后提出诉讼时效

法律分析:15日之内。根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一裁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之前,中级法院对于用人单位一方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不予受理。因为劳动者一旦起诉,仲裁裁决就不再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就失去意义。因此,劳动者一方起诉的,基层法院即应对整个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劳动者对一裁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之前,中级法院对于用人单位一方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不予受理。因为劳动者一旦起诉,仲裁裁决就不再发生法律效力,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就失去意义。因此,劳动者一方起诉的,基层法院即应对整个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

2、劳动仲裁诉讼时效

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一般是需要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请的。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2.用人单位的名称、单位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3.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4.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5.致送单位名称,并且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

保存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