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撞人轻伤要判多久【法律解析】:酒驾撞人一级轻伤,应以涉嫌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酒驾致轻伤如何量刑及赔偿的法律分析:对方被判轻伤不赔偿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酒驾造成轻伤怎么判?酒驾造成轻伤怎么判?第一,如何判断一个人因违反道路交通法规醉酒驾驶机动车致他人受伤,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醉酒司机撞人造成轻伤,一般会构成危险驾驶罪,可能会被判处拘役,并处罚金。交通事故的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分,根据双方在事故中所起的作用和过错程度确定。行为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酒驾可以罚多少钱?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还大幅提高了醉酒驾驶的罚款数额和暂扣驾驶证的期限:对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罚款由200元以上500元以下提高到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机动车驾驶证的期限由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提高到6个月以下;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后,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拘留、2000元罚款,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1。根据法律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因醉酒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致人轻伤的,量刑时应当从重处罚。2.【法律依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的,处十日以下拘留、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法律解析】:醉酒驾驶致人轻伤一级,涉嫌危险驾驶罪,应判处拘役。并支付治疗费、误工费和交通费。醉酒驾驶机动车造成轻伤的,吊销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判决后,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刑事拘留的期限从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视案情而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主体性: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首先,事故划分的问题。事故责任由交警根据双方过错和原因比例综合认定。第二,赔偿项目。可以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后续治疗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精神损失费、残疾赔偿金、抚养费。同时,也要分清户口问题。城镇户口(包括在城镇居住1年以上的农村居民)和农村户口的补偿标准也有很大差别。
最后起诉对方及其保险公司,如果有保险公司的话。第一,保险公司会全额赔偿你12万以内的损失,超出部分由对方按照责任比例承担。法律客观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客运,严重超过额定乘客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
法律主体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六个月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所以你需要承担行政责任。同时还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至于要不要负刑事责任,要具体分析。首先,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为没有造成重伤;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要看你是否构成醉驾。酒驾的判定标准是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毫克。
法律的主观性:1。醉酒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法规醉酒驾驶机动车,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如何定罪?具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确定量刑起点和基准刑: (一)造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一年以上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3)造成3人死亡,承担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量刑起点为1至2年有期徒刑。每增加一个死亡人数,可以增加三至六个月确定基准刑。(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对事故负主要或者全部责任,无力赔偿30万元(各地区可以在30万元至60万元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的起刑数额标准)的,量刑起点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无能力赔偿数额增加的,可以适当增加处罚数额,确定基准刑。
法律的主观性:轻伤通过调解处理的,不判刑,调解赔偿不会导致拘留或者罚款。轻伤以上的,涉嫌刑事犯罪,要拘留、逮捕、判刑。赔偿范围: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故意伤害罪,致人轻伤的,通常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如果法医鉴定结果是轻伤,对方将构成刑事犯罪。派出所将案件调查清楚,提交检察院,再由检察院提起公诉,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8、醉驾轻伤一级怎么判刑和赔偿法律分析:对方被判轻伤不赔偿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当事人仍不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法官移送执行人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法官移送被执行人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