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一年后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劳动仲裁调解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该时效期间一般从员工离职之日起开始计算,那么是否所有离职时间超过一年的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时时效都过了呢?其实并不是,下面我们看看什么情况下离职一年后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1.有些情况下仲裁时效会中断重新计算。

如员工离职后一年中间向公司催讨过工资或者补偿金、赔偿金等。第二种情况,员工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比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大队反映过情况。第三种情况,用人单位同意履行义务。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催讨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答应要支付。仲裁时效中断的举证责任在劳动者,所以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或者其他部门主张权利,要保存好相关证据。2.有些情况下仲裁时效会中止,中止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劳动者如果是因为种种原因而耽误了劳动仲裁申请的时间,那么劳动仲裁委员会是不予受理的。如果劳动者是因为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劳动仲裁申请的时效过期的,那么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一、劳动仲裁过了时效怎么办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劳动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

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例如,因地震、水灾、火灾等现象产生的或者因战争或其他类似的军事行动等社会现象而产生的情况。“其他正当理由”则范围很宽,例如当事人不知道有仲裁委员会而向其他部门申诉延误时效或者生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劳动仲裁的时间为一年期,过了仲裁时效会给对方形成抗辩权,即失去了“胜裁权”。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通过诉讼程序,一般劳动权利的诉讼时效就延长至两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3、劳动仲裁超过时效如何处理当遭到非法辞退等劳动争议时,不少劳动者都会选择通过申请劳动仲裁予以解决,但值得提醒的是,只有在法定的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才能被受理!超过仲裁时限是人们在申请劳动仲裁时经常犯的错误。当遭到劳动争议需要申请劳动仲裁却错过了仲裁时效,即便证据再充足再有理也不可能胜诉,可见,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确实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知道,根据最新颁布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已经延长至一年(详见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而具体的仲裁时效时间则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