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和零零后一代的维权意识非常强,他们敢于对不良老板提起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很多人在仲裁过程中败诉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法,员工可以通过仲裁来主张补偿或赔偿,但是,如果你不幸踩中了以下五个大坑中的一个,那么你在仲裁中基本上是会败诉的,所以,请大家收藏后慢慢看,首先,超过了仲裁时效。

比如说,你离职已经超过一年,然后再去主张拖欠的工资。如果你无法证明存在仲裁时效中断或终止的情况,仲裁机构和法院是不会支持你的。第二,你告错了主体。这一点可能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在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老板玩套路,入职时让你签了空白劳动合同,然后把用工单位填写成了A公司,结果你却去告了B公司。第三,离职时被套路,签了离职申请表。

离职后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在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也就是劳动仲裁的时效为1年。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申请书2份、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相关证据复印件和证据清单2份;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信息(北京地区不需要提供登记信息)!2、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仲裁委给予立案,然后给双方举证期,给对方答辩期;然后开庭审理,之后对双方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仲裁委下达裁决书;劳动仲裁60天内结案;对于裁决书不服,劳动者可以起诉到法院;3、可以不请当地律师代理,请专业人士提供远程指导服务并写劳动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等法律文书。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2、离职60天后还能去劳动仲裁吗法律主观:具体看情况的。仲裁期间要不要支付员工工资,关键看几个条件:一是看劳动关系是否存续;二是看员工有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如果两个都是,那是毫无疑问要支付工资的;如果在仲裁期间不存在劳动关系,已经终止的当然是不能要求支付工资了,如果是企业单方解除导致劳动关系不存续的,那就要看员工个人诉求了,有诉求要恢复劳动关系被支持的,则仲裁期间是有工资的;没这诉求而要解除劳动关系的补偿或赔偿的,也就不能再要求支付工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