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除在朋友圈骂公司的员工违法吗?王律师说。张某是某公司员工,某日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为:"某公司无良老板李四少发工资,拖欠我工资,还在我面前卖惨说借钱,发工资借不到,李四这么缺德小心得报警"等内容,次日公司向张三送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称据公司调查核实,张三发布的内容有辱骂单位、恶意诽谤、诋毁诅咒、制造事端等事实,给公司造成了恶劣影响,违背了企业员工的基本要求,公司决定将与张三解除劳动合同。

张三又提起诉讼,一审二审法院均未支持张三的诉请。根据法院判决,张三在朋友圈发布的言论明显,指向对象对公司的正常管理及社会形象都造成了影响。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及有序的劳动管理秩序。是劳动者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劳动纪律,因此法院判决公司辞退张三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公司没钱的话,当事人可以准备相关材料和裁决书,到当地人民法院进行诉讼,要求公司支付金额进行强制执行。若是实在不能进行偿还,可以签订一个分期偿还的协议,并给予一定的利息。一、劳动仲裁公司没钱怎么办?劳动仲裁胜诉后,如果双方未在15天内起诉到法院,那么裁决书生效。裁决书生效后公司没钱支付的,劳动者可以拿着裁决书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裁决书生效的三个月内),

同时可以采取以下办法:1、如果在公司财务上了解到有其他公司欠付公司钱(已到期债务),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该笔债务,禁止其向原公司清偿甚至是直接执行该笔到期债务。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对公司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责任人员限制出境,另向法院上交一份《限制高消费申请书》将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列为目标主体,

可以。在劳动仲裁胜诉后规定的期限内公司并无给钱意向的时候,可以拿着裁决书去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裁决书生效的三个月内),要求公司支付金额。法院会通知公司在规定期限履行支付义务,否则会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公司财产线索采取查封、扣押、冻结资产等强制措施。

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借款,借贷行为是合法的。1、以前基于1996年央行发布的《贷款通则》的规定,认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会破坏金融秩序,企业之间借贷的合同是无效的。但《合同法》和《物权法》出台后,物权的权利人有权依法自由的处分自己的财产,货币资金当然是属于他的财产,他当然可以处分。所以,明确规定企业之间的借贷有条件地认定为有效。
2、《合同法》第四十四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3、《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除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