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劳动纠纷申请劳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在什么情形下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怎么申请?需要哪些条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过程中,用人单位可能出现逃匿、转移财产等情形的,劳动者可以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通知书向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劳动者的申请符合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

关于劳动仲裁如何强制执行这个问题,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调解书,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调解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经审查核实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之规定,裁定不予执行:(一)裁决的事项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范围,或者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二)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三)仲裁员仲裁该案时,有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四)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劳动争议仲裁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

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中,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书或者在人民法院的裁判文书生效后三个月内申请强制执行。逾期不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保全措施。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经常会碰到让劳动者恼火的事情:经过劳动仲裁或法院审理,有了仲裁的裁定或法院的判决,规定应当在多少日内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裁定或判决的结果。

劳动仲裁时,可以当庭提出证据。劳动仲裁,通常在提交申请书时,同时递交证据材料,劳动仲裁都是当庭提交证据,进行质证,仲裁员对证据进行认定,开庭前只不过向仲裁庭提交主要证据目录和证据的复印件。法律分析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对于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劳动者提供的证据必须同时具备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才可能被仲裁庭认可,即证据材料应当按照法律要求和法律程序取得。

总之,劳动者应当树立证据意识,具备防患于未然的维权意识,注意证据的搜集、固定和保存。主体资格证明:自然人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明、暂住证明、护照、港澳台胞通行证等。劳动关系证明:劳动合同。没有书面劳动合同的,可提供工资卡银行流水、社保缴纳记录、公积金缴纳记录、员工工牌、钉钉打卡记录、工作照片等。
3、国内仲裁,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是否都是基层法院管辖不是,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是一审法院负责,当然大部分案件都是基层法院作为一审法院。但基于仲裁(商事)申请的保全,法律明确规定是中级人民法院负责,被申请人所在地、财产所在地的基层法院管辖。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1条,一、仲裁绝对不是法院管辖。劳动仲裁是劳动局(现在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劳动仲裁庭,商事仲裁是各仲裁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