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违背基本法律良知的裁决,令人不吐不快!法院判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仲裁作为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立法本意是为了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但是,由于劳动仲裁监督机制的缺失,实践中经常出现匪夷所思的裁决,几乎无人被追责,客观上导致劳动者合法权益又一次被侵害,本人最近代理一起请求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仲裁作出的裁决违背了最基本的法律良知,起诉后被一审法院纠正。
用人单位从2021年12月开始拖欠工资,期间只以借款形式发放了一点工资,2022年3月开始社保欠缴、餐费补贴拖欠,10月下旬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我方请求支付拖欠工资共七万余元和经济补偿金二万九左右,并提交工资流水、社保记录、工作资料、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
1、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区别?本质区别:1、劳动监察: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劳动仲裁:是对用工双方权利义务的平等裁判。2、劳动监察:有处罚权,无调解权。劳动仲裁:有调解权,无处罚权。执法依据的区别:劳动监察:法律、法规、规章。劳动仲裁:除了法律、法规、规章外,还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等进行裁决。扩展资料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违反劳动法规的单位或劳动者,可以依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的决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的处罚;对触犯其他行政法规的,建议有关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对触犯刑律的,建议执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劳动仲裁合议制度法律主观:一、劳动仲裁程序简介:劳动仲裁一般分为四个步骤:当事人申请、审查受理、仲裁前的准备、仲裁审理。其中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仲裁程中及为重要部分,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否者难以通过第二步的审查。二、劳动仲裁程序第一步:当事人申请当事人申请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先决条件和必经程序。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案件。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